首页 / 都市言情 / 清穿之佟皇贵妃 / 章节正文阅读

75、75(1 / 3)

作品:《清穿之佟皇贵妃

说连珠棋这个名字可能有些高大上,如果说起五子棋,那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东西。

田蜜听见人家小姑娘这么说,嘴角抽了抽,只好让人把围棋的棋盘摆上来。自己抓了几个黑棋子,让对方小姑娘抓了几个白子,又招呼着乌拉那拉氏和董鄂氏一块儿过来围观。

不管是乌拉那拉氏还是董鄂氏,这会儿都看不明白这到底是一场考验还是一场游戏,只好乖巧的看着她们两个下棋,田蜜总算是能和对方棋逢对手了,非常高兴,下的也非常开心。另外两个人真的跟两个木头似的站在旁边,不说也不笑,就静静的看着。

另外一边太子和对面儿从慈宁宫出来的这群女孩儿迎头碰上了,虽然有太监提醒,但是想要避开已经来不及了,幸亏慈宁宫前面就是一片小花园。他立即找了一片假山藏在后面。

因为只够他自己藏进去,他带来的那些宫女太监根本就没地方躲藏。

而且他藏身的那片假山空间比较窄,整个人也不能全部躲进去,不可避免的看见了这一群姑娘们。

怎么说呢,对这群姑娘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群丫头片子,虽然打扮的珠光宝气,但是给他了一种小孩子偷穿大人衣服的感觉,感觉到她们根本撑不起架子。

仓促之间寻找躲藏的地方太窄,他的衣服还在外边露着呢。这一群女孩子看见前面有一伙人,而且就知道太子在前边儿,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办纷纷站住了。

越是沉稳大气的女孩儿表现的越稳重就越显眼儿。带一群呆瓜里面,他的表现可谓是非常完美,瓜尔佳氏立即动了起来,在路边儿跪下去请安,头低了下去什么都不看。

她的举动让太子心中对她好感倍增。等到太子这边儿的太监出面儿让这群姑娘们免礼离开了之后。太子还忍不住回头盯着她们的背影看了一眼。

到了太后跟前,老人家十分调皮的问太子,“刚才出去的那群姑娘看见了没有,你最喜欢哪个?”

老人家这么问出来,太子就立即明白就是设计好的。心里面儿有些酸涩,又有些感动,忍不住过去抱住了太后的胳膊。

“多谢您呢。”

“只要你们两口子过的开开心心,我老婆子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太后虽然养了五阿哥,但是对太子是也是掏心掏肺的好。

而太子很少感觉到来自女性的关爱,以前还有太皇太后,现在估计也只剩下太后一个人了,他忍不住眼角酸涩。“只要是您和皇阿玛看上的,我都行。”

“是你跟人家一块儿过日子,又不是我们跟人家一块儿过日子,我们看上的和你看上的不一样。”太后说话十分随性,根本没有忌惮,“当初你玛法那会,和我姑姑静妃根本就过不到一块儿去。但是都希望他们成夫妻,两个人天天吵架,你都不知道当时吵成什么样子了。我跟你说,当年一睁眼太阳还没起来,就能听到他俩又吵架了的消息。吃顿饭要吵,用一双什么样的筷子也要吵。我姑姑穿什么衣服,你玛法看不上也要吵……到了你皇阿玛这里想吵架都没人,不是所有宫妃有资格和他吵架的,他们两代人都这个样子了,所以呀,我还是想让你日子过的痛快一点儿。”

太子听了之后嘴角抽动了几下,虽然感恩太后对自己的照顾,但是您这么提他们有些不太好,“你老人家也保重,这些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

“我又不是胡编乱造,我怎么就不能说了?再说了,我又不是跟所有人说,我也顶多是在你们父子两面前说一说。”

太子松了一口气,还好还好,她以后还知道一些分寸。但是太子心里面儿对当年先帝的恩怨情仇还是特别好奇的,只是好奇没法问,他就像是怀里踹了一只猫,想知道又不能知道,整个人被猫挠的坐卧不安。

而这些从太后跟前回来的姑娘心情也不平静,大家都不是傻子,他们背后的家族更是明白最近几天为什么皇贵妃频繁召这些女孩儿到宫里去,想想宫里面的那些皇子们也到了婚配的年龄,特别是太子,如果成了太子妃将来就成了皇后。于是她们出门儿之前,家里面儿千叮咛万嘱咐,回家之后又要把各种细节讲出来,供家里面的长辈们分析。

这次在路上偶遇太子,看上去是一件普通的小事儿,但是里面却透露出了一种很不寻常的气息。路上有那么多奴才,如果不想让遇上,那些奴才早早的就提醒了。可这次迎头碰上了,那些奴才们也没有提醒她们回避,也没有提醒太子前边儿有人,可见上面有人故意要让她们碰上太子的。

也就是说这一群人里面必定有一个太子妃,女孩子们回家之后,家里面的大人心中更火热了。

而留在皇贵妃跟前陪着下棋的三个女孩儿回到家之后,把这件事儿说出来,再配上家族了解的一些情况,这三家的人长吁短叹。

连太子的面儿都没碰上,这就表明他们家的女孩儿根本没有入围。

董鄂家还好,彭春夫妻两个看着女儿心里边儿想着嫁不了皇子最起码也能嫁王府阿哥,虽然心里边儿不痛快,但是考虑到家里边儿也不指望闺女攀高枝儿,这件事儿也就没往心里去。

而乌拉那拉家早就收到了皇帝的暗示,也就是说他们家的人早就知道自家的孩子是将来的四福晋,对这件事儿表示的很佛系,追问自家孩子的时候从来不提太子,只问皇贵妃如何如何,他们家在意的还是皇贵妃的态度。

而兆佳氏也不着急,宜妃娘娘的嫂子早就委婉的跟这一家的主母聊过天儿,这一家人对五阿哥也满意。

都是皇帝的儿子,将来绝对不会差了,最少能是个郡王,努努力将来肯定是个亲王,所以他们根本不着急。

而晚上康熙忙完了之后来到找田蜜,两个人玩儿了半晚上的五子棋。

田蜜玩的兴致勃勃,在高兴的时候猛然听见康熙说了一句:“你知不知道最近老四读什么书?”

田蜜摇了摇头,只要儿子不读那一些乱七八糟的书就行了。“不知道,但是我让青鱼每隔一段时间去他书房里悄悄的检查一下,没有那些引着他学坏的就够了。都说读万卷书如行万里路。不管是山川地理还是人文传说,多读点儿书总是没坏处。”

康熙把对方的白子抓起来几个放到一边儿,“那你知不知道他前一段时间读了明史,最近一段时间在读宋史。”

田蜜听了之后忍不住抬头问:“不能读吗?”

“不是不能读,”康熙没有给老四布置这样的任务,他的师傅也没有要求。也就是说读书是老四自己想到的。再结合他身边儿的兄弟们都没有读,也就是说老四是突然开窍的。

读书不是什么坏事儿,但是读什么书就有讲究了。比如说老三读的都是一风花雪月,再不行就是一些才子佳人,了不起也是一些人物传记。老五只求把自己的功课完成,其他的就不多关注。老七最近在校场被训得跟个孙子一样,只求每天多睡点儿觉,其他的啥都不管。

老四最近也是因为读书变得颜色苍白,眼下青黑。但是他读的书特别有意思,听他身边的奴才讲,一开始读的是律法,紧接着读的就是明史。

在每天120遍的背诵当中,他还能抓紧时间抽出空闲来读书,可见并非是读给别人瞧的。如果太子有这样的行动,康熙会更高兴。没错,读明朝的律法史书是康熙交代给太子的任务,只不过太子看不上,他看不上明朝的一切,这个被爱新觉罗踩在脚下的朝代让太子从心眼儿里看不上。

他更向往汉唐,但是目熙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尽管向往汉唐,他向往的也不过是繁华,根本没有看见汉唐君主的胸襟。

准确的来说,是没有唐太宗和汉武帝那样的胸襟。手中捏的棋子康熙叹了口气,看着田蜜关心的表情,摇了摇头,“读什么书都无所谓,但是不能因为读书伤了身体,你有没有发现他最近脸色发白身形消瘦?我听他身边的奴才说,有一次他吃饭,吃着吃着把糕点蘸着墨水吃下去了。下次他来你跟前你要好好的说说他,看书可以,痴迷就不行了。”

田蜜第一反应根本不是我儿子太厉害了看书看的居然这么投入,而是在想是不是这小子放了什么了不得的书,比如小说一类的是青鱼没有检查到的?结果这小子看的太投入了,所以……

要是没有这种很爽很套路,剧情很连贯的东西刺激他,怎么可能这么长时间对一本书枯燥的史书这么着迷。而且一天到晚坐着不动,对身体确实不好,极容易形成近视眼。

听见康熙的说法,田蜜瞬间有了动力,“明天我就把他叫过来,顺便儿我再让青鱼领着人把他那里里外外检查一遍,床板枕头下,各种架子上都不能放过。”

康熙有些不理解,“你要搜查什么?”

“还能什么?当然是小说游记外边儿的那些画本儿。”

这么一说,康熙才想起来自己也收藏了不少东西,但是这么久了还没翻过呢。“前几年让你收起来的那个箱子呢,赶快拿出来,今天晚上玩下去了,咱们一块儿读一读。我跟你说这些书写的都是挺有意思的,保证你看了之后爱不释手。”

田蜜在心中惊叫起来。根子找到了,原来就是你这个上梁不正,所以下梁才是歪的。

田蜜因为信不过康熙带来的消息,总觉得自己儿子不可能是一个读书读上头的人,像这种事儿经常是老三用来凹人设时候用的。

于是借口要让青鱼盯着老四那里,给他来一场彻底一点儿的大扫除。在出发之前田蜜就告诉青鱼,一定要把各种边边角角,特别是柜子桌子凳子抽屉里面,各个地方要检查一番,千万不要放过一个死角,一定要把那些书找出来。而且书房的那些书千万不要只看封面儿,要翻开之后看看里面的内容。

其实田蜜还有一个特别担心的事情不敢让人知道,就是儿子毕竟到了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总有一段儿时间特别冲动,如果……如果因为好奇某些不可告人的书用来自我学习……田蜜觉得可能会对儿子将来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所有的危险都要掐灭在萌芽阶段。

趁着这次大扫除的时候,田蜜把四阿哥的乳母谢嬷嬷也叫了过来,很隐晦的跟她说:“阿哥也大了,你要看着点儿最近有没有宫女经常往他面前凑。顺便儿盯紧一点儿,看他和什么宫女聊的来。”

说话要注意留白,田蜜不敢说的太清楚,但是这个老宫女已经了解田蜜的意思了,铿锵有力的点了点头,“您放心,该怎么做奴才都知道,到时候奴才会把这事儿办的爽爽利利不让您操心。”

这一下田蜜觉得自己更不放心了,这可怎么办?

有这个苦恼的不止田蜜,宜妃也特别苦恼。

可能是她在床上躺的时间太长了,这么久不下床走动,虽然每天有人陪着说话,但是她不可避免的东想西想,脑子里面的东西向着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滑了过去。

她对妹妹郭贵人说:“你说咱们老五是不是年纪不小了,要不要到内务府去给他找几个相貌好一点儿的先放到他身边?”

郭贵人想了想,老五身边儿的宫女太监都没有来报告,这事儿就没必要提前做。而且老五还是养在太后身边,太后也没说,这边儿更不能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