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风起云涌1(1 / 5)

作品:《抗日三部曲之杀猪匠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站在三门峡这个地方多次地看黄河,读过黄河,品味过黄河.每一次站在黄河高高的岸上,急切的目光与那恢宏的水光一触碰,就会碰出一腔沸腾的豪情.仿佛按下一个钮键,一盏灯突然崩放出雪灿的光华,一瞬之间,我领悟到一次次被黄河打动、震撼、鼓舞的根由,就源于黄河与生俱来的河性,这一河性可经凝缩和精括为两个字:气势!

军队作战自古讲士气,讲气势,《孙子兵法》有个颇为生动的比喻,他说在一座千仞山顶转动一块圆形状的石头,那就是“势”.中国辞典里“气贯如虹”、“势如破竹”、“审时度势”、“气势磅礴”等一系列成语典故,都是对“气势”的不同形容和解释.

黄河之水来自雪山冰峰,天然地就拥有了雪莲灵芝的高贵和圣洁以及不朽,带了雪域高原特有的狂野和奔放.而九九八十一曲的险途,又使她积蓄了浑厚包容的底蕴,千雕万塑出百折不回气吞万里的独特秉性和气势.

黄河气势是黄河的青春黄河的魂,它春春秋秋,世世代代,鼓舞着黄河儿女添柴加薪,奋发图强,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火,明明暗暗,越燃越旺.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所以在人类战争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仅在于它推动了机械化军事革命走向高潮,而且在于它促成了游击战的大发展。与历史上的游击战相比,二战期间的游击战具有许多新特点。其中,以***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被公认为是游击战发展创新的集大成者,其领导的抗日游击战争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达到了游击战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日本军事理论家指出,***“论述的游击战,比以往任何战略书籍都丰富。他那富有想像力的叙述,是举世罕见的。在20世纪出现的各种战略著作中,最有特色的就是***的游击战理论”。

作为一种以攻击敌军后方为主的特殊作战样式,游击战在二战中的大发展与机械化战争有着密切关系。机械化战争是一种作用范围很广的战争形态,这恰好有利于发挥游击战的特点。二战期间,仅被***军队全部和部分占领的欧、亚、非国家就有30多个,占领区总面积约850万平方公里。如此巨大的战场是战争史上前所未有的,占领军的兵力因此极大分散,游击战也因而拥有了避实就虚、充分发挥其机动灵活特点的广阔空间。

此外,机械化战争强化了后方与前方、作战与后勤的关系,使军队对后方交通线、通信保障和各种物资需求的依赖达到须臾不可或缺的程度。由于战争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军队的物资需求急剧增长。

这些由机械化战争带来的巨大消耗和需求种类,不可能通过“现地征集”的方式来解决,必须依靠后方来提供。由此而来的交通运输等一系列后方支援保障问题,就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也为游击战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且大大提高了游击战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