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第八十一章(1 / 3)

作品:《替嫁后我怀了白月光的崽

巳时三刻,拖延了一个时辰三刻钟廷议终于如期开始。

高高在上的帝王穿着玄色朝服,头戴十二墨绿珠帘冕旒,眉目低垂注视着底下排列整齐的朝臣,目光深沉,最后落在武官第二的位置时,不由微微眯了眯眼。

首位的曹忠早已没有昨夜的狼狈之色,笼着手站在最前方的位置,神色冷静。

他似乎对容祈的到来并不意外,但又看不出是何神色,高耸的颧骨,稀疏的眉毛因为放松的心情难得不再刻薄。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安定上前,慢悠悠地长唱一声。

“这些日子连夜暴雨,已有受灾危险……”

“金州传来急报,邹行已受诏前往颍州,庐州无首……”

这些都是僵持不下的事情,放到朝堂上也不过是争一争,提醒一下官家和两院该做出决断了。

暴雨赈灾,户部有苦说不出,只能一如既往地喊着无粮无钱的话。

谁都清楚,官家前些日子要大修相国寺,数以万计的白银就这样花了出去,可和谁也不能说。

庐州急报,两院各自捏着自己的人选不松口。

一个是就地从庐州提拔副将,轻车熟路,一个是从兵部调取将军,以彰皇恩,官家有心从兵部拉人,可宴同知扣着不发。

“既然无事……”这些老生常谈的话题让燕舟兴致缺缺,因为他的目光始终落在容祈身上,见他神色比之以往更加沉默,嘴角微微勾起。

——明明是他们欺人太甚,现在却要责怪朕……

“微臣,有事要奏。”

燕舟脸上的神色微微僵硬,瞳孔微缩,身体不由前倾:“你,你要奏事!”

今日天气阴沉,大庆殿内排烛闪烁,容祈抬眸,一双眼便倒映出点点烛光,好似一团团火苗在逐渐飘荡游走。

他神色镇定,唇色雪白,可越发显得鼻高目深,眼眉漆黑,定睛看人时,好似那杆永不倒下的军旗,迎风猎猎作响,风卷云龙,从不曾倒下。

“水家一事牵扯十二年前第三次北伐军大败……”

燕舟倏地一下站了起来,目光死死地盯着底下之人。

大殿之内噤若寒蝉,所有人都屏息站着,只是有人死死低着头,一动也不敢动,而有的人抬眸去看正中那位大燕年轻的同知。

自大燕建朝以来,这是第二位在二十五岁年纪就成为大燕八大同知的人。

这样的年轻,这样的骄傲,这样的锐气,这样的耀眼,灼灼如星光,耀耀似艳阳,义无反顾地走上第一位的道路。

第一位已经倒在大燕南北统一的路上,以死救国,只求给大燕留十年喘息的机会。

宴清第一次在朝堂上侧首抬眸,注视着正中神色镇定,不卑不亢的容祈。

在这一刻,他突然像极了韩铮,他心中一直追寻的人。

——韩公终相遇,相与济苍生。

————

“找到了吗?”

“城门口可有异样?”

“就差皇帝的海晏殿没找了。”

春桃抿了抿唇,小声说道。

容宓皱了皱眉,手指捏着手中的令牌翻来覆去,那令牌上雕刻着一只狼头,毛发细腻,张口欲噬。

正是大长公主的牌子。

“城中可有什么异样。”

“这是这些日子外族人较多,到处都是寻衅滋事的人,一时间也没发觉哪里不对。”

“小春还没回来?”

“不曾。”

容宓一颗心直直地往下掉:“让人看着海晏殿,若是有异动,素来禀告。”

————

“……臣特请陛下彻查当年第三次北伐军……”容祈抬头,漆黑眸色不闪不躲,倒映在眸底跳动的烛光终于在此刻莫名安静下来,“博望山一战。”

朝堂安静地近乎有些吓人。

烛光依旧无知无觉地跳动着,拉长着众人的影子歪歪扭扭地倒影在地上,就好像黑暗中站了数不尽数的人。

三十万北伐军的英魂在遥远的博望山中彷徨爬起,千里飘荡,万里徒行,随长风去,散万里云,跋山涉水,终于在今日悄无声息地来到众人面前。

官家站在案几前,目光充血,手指颤抖。

“你,你是要,博望山分明就是你……”

容祈淡淡打断着燕舟的话,认真说道:“当年博望山断粮三日,不得不强行突围,右前锋军明明已经突围成功,我们瞬间出山,可后来的大魏军又是如何知道我们的去路,冲天而降。”

“断粮……”

朝堂中有人稀稀疏疏的交谈声。

户部尚书李弥虽是五年前上去的,但一想把前前后后十来年的账目都记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只见他把‘断粮’二字放在口中来回念了几遍,突然脸色一变。

——当年前尚书柳容权明明是拨出十万粮草的。

燕舟双手按着案桌,头顶上的十二墨绿珠帘冕旒在晃动,连带着他的神情也让人琢磨不透。

“你,你确定要彻查此事。”他注视着容祈,意味深长地警告着。

曹忠的目光也紧跟着落在容祈身上,相比较官家的失态,他反而格外淡定,甚至有些事不关己的模样。

容祈只身站在空旷的大殿中,脊背挺直,身形修长,连着地上倒影的影子都在一片慌乱中镇定自若。

正中被烛火照得通亮,可四周角落却又影影重重,阴晦不定。

燕舟见他沉默,嘴角不动声色地挽起,心神一松,正准备悠悠坐回。

“臣,恳请陛下彻查此事。”

容祈跪地高声说道。

燕舟半抬着身子,神色僵硬,一时间不知道是坐还是站,目光死死瞪着下跪之人,气息逐渐沉重起来。

“臣,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