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娱回忆录(5)(2 / 2)
作品:《民国元老古应芬》杨道仪与古应芬家邻居
古应芬为朱执信拍卖到旧监仓空地,也即现在仓边路与豪贤路交界处,1925年建成房屋。
民国十一、二年间,父亲的好友如廖、汪、胡、古等世伯促使母亲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去历练。先是廖、汪等伯母邀母亲参加女界联合会,参与妇女运动的工作。受了她们的熏陶,母亲慢慢的从事妇女教育的工作。
此时,东沙路的执信学校校舍已建成;有高、初中教室、宿舍、食堂各座;红墙绿瓦,庄严美观。而校长人选亦经多次更换,暂由曾醒女士(方声洞夫人)担任。
古伯为我们买到古家贴邻一段屋地(由旧监仓空地拍卖),建屋而居;并在相邻处开关门户,俾随时往还,可以直接照应。
约在一九二五年前后,该屋落成,我们搬进去居住。周围是残垣断瓦的荒地,就祗有我们一屋,幸而右边紧贴古家,消息畅通。古伯公余有暇,亦会召见我们姊弟,亲自训诲;可惜他工作太忙,我们能亲灸的机会不多。
豪贤路,曾经是豪贤居住的地方。
杨道仪开始担任执信学校校长
曾醒校长有事离粤,一时未能觅得接任人选,友辈议定暂由母亲代为主持校务。
此时,母亲已积极参与女界联合会的妇女教育工作。起先是妇女讲习班,其后扩展为女子职业学校。
同时,曾醒校长有事离粤,一时未能觅得接任人选,友辈议定暂由母亲代为主持校务。
他们都明知母亲学历与经历俱不足以膺此重任;但时值校务推进扩展,筹措经费及和外界人士协商的工作极为重要。以母亲未亡人的身份去办,许多问题都不难迎刃而解。另方面找寻有能的行政人员协助,未尝不是解决问题应急方法。
自此,母亲便接任校长,借着各方的支持,肩负起校长的工作。
始姊和媺姊其后追随吴稚晖先生入读吴先生主持设于北京的海外预备学校。那是学院式的教学;师生生活饮食共处,所以学费和生活的开销颇巨。她们的费用都由古、汪两位伯伯代为筹措的。
一九二七年冬,为安全计,古伯母避居旧仓巷图强医院。我和新弟本寄宿东沙路学校;等到局面略为平,由女佣阿二间道迎接回家。当时谣言纷耘,古伯母于是带着新妹、新弟和我转往西濠口酒店暂住,若有必要可就近趁船往港。似乎其后眞的在香港避住了些时。
一九二八年,吴先生的教学因事停顿,以此始、媺二人也随汪家兄妹同往法国读书;广州家里人口亦复不少。
杨家大舅的第三妾,史家大姨母的第三妾,以及张家的表姨母(都是寡妇)曾先后或同时住在我们家。杨家三姐约住了十年,至湄表姊结婚后寸和女、婿、外孙同住。史家三姐则年期略短,她在史家表哥成家后搬回史家。张家表姨母住得最长久,嫁女后仍住我家;到她的癌症病至不可隐瞒才搬出。幸而癌病不易传染;不然,不知有多少人受害(由于她的障疾忌医)。她住在我家不下十五年。
执信学校校长时期的杨道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