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7.杜教授上电视(2 / 2)

作品:《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

——

杜景教授主动联系了央视农业,说要上电视,聊聊最近闹的火热的航天合作商。

老爷子面子大啊,要聊的又是热点话题。

央视二话没说,直接派车给老爷子请过来。

上了一档访谈节目。

老爷子上了节目一点没客气,介绍完了之后先给自己边上比划個方框,告诉主持人:“就这儿,把我的头衔都放上,有多少放多少,别偷懒。”

然后在电视上呈现出来的就是。

他边上出现个框。

里面写着。

杜景,帝都农大教授、农科院环境资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工程院候选院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土壤学专家、中国土壤研究学术带头人。

八十年代黄淮海农业科技会战,冀、鲁、豫、皖4省农业主战场,盐碱地治理工程主要参与者及制定者。

提出优种适土、改土利种’两个维度关键技术需求。

黄淮海农业科技会战,是解决国家粮食自给自足关键战役,被誉为农业科技战线上的“两弹一星”。

长长的一大串头衔。

展示着杜教授的成就。

特别是黄淮海科技会战,算起来那时候他还很年轻,就已经提出了关键技术需求,妥妥的天之骄子。

真正的农业科技大佬。

他说的话,自带权威性。

而他之后讲的事情,就是在拿自己的名誉背书。

“在几年前,我的一个学生拿着一份土壤样本找到我,说发现一块很奇怪的土,他摸不准。”

“我化验后发现,这份样本中的土壤菌群,非常非常的平衡,并没有哪种多,哪种少,更神奇的是,菌群极为活跃。”

“土壤的好与坏,要从几个维度看,它的物理特性,含有的有机物量,以及微生物菌群。”

“如此平衡的微生物菌群,理论上讲只会出现在实验室内,而又如此活跃,连实验室都做不到。”

“我那个学生说,这份土壤来自天汉……”

“几个月后,我亲自去了一趟,见到一个年轻人……”

“据我推测,这是当地小气候条件所引发,经过自然界演化,形成的特殊菌群状态,巧合的成分居多。而且很容易消散……”

“而那个年轻人,竟然发现并将拥有特殊菌群的土壤保留了下来,甚至在尝试培育,并有了初步成效。简直太神奇了。”

“这么珍贵的土壤,首要就是要保存并培育复制,其次这种土壤非常适合育种,再次是进行土壤研究,最后才是它生长出来的作物……”

“我给那个年轻人做了规划,他一直按照规划在做,甚至做的比我想象的还好。”

“含有特殊菌群的土壤,现在扩散到了近百亩。”

“并在那片土地上建造了世界唯一的育种专属实验室,成果有了小满一号菜用豌豆,糖墩墩红薯,其他还有一些没完成的。”

“土壤研究方面,试验了生物循环改良法,应用于海南海水倒灌高盐碱地,已经取得初步进展。”

“除此之外,他还利用当地的小气候,进行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大豆异地花粉技术实际应用也在那里。效果非常好。”

“这就是这个年轻人用了两年多做的事情,他开了家农业公司,叫做清音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