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无题(3 / 3)

作品:《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问题是,他们攻击别人,并不是为了让国家变的更好。

而是为自己谋取私利。

他们发表政见的途径,就是言官。

我是言官,风闻奏事是特权,哪怕你明知道是我编的都没用。

再说了,谎话说一千遍那就是真的。

我东林党就是人多,我编的谎言马上就会有人帮我传播出去。

一传十,十传百,传着传着就变成真的了。

这才是东林党能做大的根本原因。

崇祯靠铁腕镇压了东林党,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等铁腕君主不在了,他们继续出来兴风作浪。

直到多尔衮一举解决了这个问题。

他解决的办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取消言官风闻奏事的特权。

言官也要对自己的话负责。

没了这项特权,自然就没人敢光明正大的造谣。

东林党生存的土壤就没了。

再加上一些别的政治手段打压,他们在极短时间就消失了。

而且有一说一,满清确实没有特别厉害的党争。

最严重的一次,也就是康熙末年的九龙夺嫡,导致的官僚体系割裂。

但那也是皇家内部矛盾造成的,和制度没太大关系。

随着雍正登基,这种割裂迅速就被修复了。

虽然大家吐槽满清,但事情要分开看,他们的很多优点还是要给予肯定的。

比如收回言官风闻奏事的特权,解决了党争问题。

比如密折制度,解决了皇帝被堵耳朵的问题。

再比如,他们整治太监真的非常有一手。

当然,有些值得说道,有些就没必要尬吹了。

比如那个秘密立储制度,这玩意儿卵用没有。

看看历史就知道了,如果秘密立储真的有用,还会有弘时和弘历夺嫡之争吗?

作为嫡长子的弘时,因为夺嫡失败被废除所谓爵位,最后死的不明不白。

等到乾隆时期,活着就禅位给嘉庆了,同样没有用秘密立储。

后面道光、咸丰等皇帝,要么是兄弟不争气,要么就是独生子。

皇位传给谁都毫无悬念。

可以说,秘密立储制度,压根就没有真正使用过。

纯粹是后世地摊文学吹出来的。

关键是,满清开历史倒车,除了个别地方值得说道。

整体实在没啥好吹的。

陈景恪正在脑子里跑火车,就听到似乎有人喊他:

“景恪,景恪……”

然后他的肩膀就被重重拍了一巴掌,火辣辣的疼。

“嘶……”陈景恪转头怒视朱雄英:“你干什么,想打架是吧。”

占了便宜的朱雄英乐呵呵的道:“皇爷爷喊你呢,我在提醒你莫要君前失仪。”

“你别不识好人心。”

陈景恪咬牙切齿的道:“我真的是谢谢你了啊。”

朱雄英得意的道:“不用客气,应该的。”

陈景恪:“……”

老朱心下莞尔,说道:“你俩下去闹……刚才你在想什么,这么入神?喊你几声都没听到。”

陈景恪想了想,也没有隐瞒,就将言官风闻奏事的事情讲了一遍。

“老祖宗为什么制定风闻奏事的规则,已经不可考。”

“但时移世易,目前的情况明显不宜再继续保留这个规矩,否则必然会引起党争。”

朱元璋和朱标都有些迟疑。

一来,风闻奏事是延续了千年的政策,自有其道理。

二来,言官可以随意弹劾人,在目前确实有不小的积极作用,对百官是个不小的震慑。

但朱雄英再次站了出来:“我早就看那群言官不爽了,一天天正事不干,就知道听风就是雨。”

“做事要讲证据,这是最基本的逻辑。”

“不要证据就随便污蔑别人,那不天下大乱了。”

“咱大明朝不需要这样的人。”

得,见孙子(儿子)都开口了,老朱和朱标也没有再说什么。

废了就废了吧。

大明有监察使制度,有锦衣卫,现在又有了秘密政治。

不缺言官那点力量,没必要留着这个隐患。

陈景恪也长舒了口气,今天又是收获满满的一天啊。

在老朱手下做事,最大的难点就是说服他。

但一旦说服他,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简单。

众人又聊了一会儿,会议才算是结束。

可对于外界很多人来说,这并不是个好消息。

在会议结束后,朱元璋就叫来了蒋瓛和杜同礼,将那份四百多人的名单交给了他们。

“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