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谢却人间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十四章 前因(1 / 2)

作品:《谢却人间事

这是哪里?

她缓缓睁眼,适应了好一会儿,才慢慢放下手来,看清楚了眼前的一切。

梨花如雪,簌簌而落。

灿烂的阳光从树隙间落下,照在她浆洗得发黄的僧袍上,显得格外雪亮。

我是谁?

属于张妙微的灵识一点一滴地褪去,她极力想留住那一线属于现实的记忆,那些记忆却像指间沙一样,流逝得干干净净。

她觉得脑袋上凉得慌,抬手一摸竟是一片空空,甚至指腹还能触到几个戒疤。

我的头发呢?

“怀慈,你又躲在这里偷懒!”远处,穿着素白僧袍的小尼姑不悦地走了过来,一边走,一边嘟囔,“师父方才来过,发现你没有在后院晾晒经书,可生气了!”

“怀慈?”

“喂!你快醒醒!这样没睡醒的模样被师父瞧见了,可是要重罚的!”

小尼姑拧了一把怀慈,清晰的痛感提醒着她,这一切似乎并不是梦境。难道先前那些才是梦境?现在这个怀慈才是真正的她?

一念及此,属于怀慈的记忆瞬间清晰起来。

她叫怀慈,今年刚好十五,是师父从河边捡回慈悲刹的孤女。因为悟性颇高,深得师父看重,所以平日里对她最是严厉。寺里人人皆道,师父圆寂以后,慈悲刹的下一任住持一定是她。

慈悲刹是衡阳郡主为了祭奠亡母修筑的寺院,这几年衡阳郡主又在其他地方修筑了旁的寺院,所以也不像先前那样来得勤了。所以慈悲刹渐渐地沦为了附近百姓们求子的灵刹,据说颇是灵验,所以这几年香火鼎盛,香客不绝,也算是小有名气。

“怀慈!你发什么呆呢!”

旁边的小尼姑拐了她一下,将她从失神中唤了回来。

怀慈也记起她了,这小尼姑就是她的师姐怀善,师父禅心师太的三弟子。师太的亲传弟子多是收养的孤儿,前两个尚未成人便得病走了,所以怀善算得上是现今慈悲刹的大弟子。怀善以下,还有两个师妹,才轮到排行第六的怀慈。

“呀!经书还没晒完呢!”怀慈记起了一切,忽然惊呼一声,便快步往慈悲刹的后院赶去。

“敢情我与你说那么久,你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啊!”怀善觉察自己动了怒,连忙双手合十,念了一句,“阿弥陀佛,出家人,不动怒。”

怀慈风风火火地跑入后院,瞧见了禅心师太的身影,连忙止步,低头快速整理了一番易容,这才放缓脚步,慢慢地走了过去。

“怀慈。”禅心师太约莫四十出头,因为久沐佛法的缘故,看上去慈眉善目的,即便是真的恼了,面色却依旧慈祥,看不出一丝愠色来。

怀慈双手合十,对着师父行礼,“弟子知错了。”

“错在何处?”禅心师太悠声问道。

怀慈如实回答:“不该偷懒贪睡。”

“错。”禅心师太屈指在怀慈光洁的额头上敲了一下。

怀慈想了想,道:“不该虚度光阴。”

“又错。”禅心师太再敲了一下。

怀慈再想了想,又道:“不该忘记晾晒经书的正事。”

“还是错。”可这次禅心师太并没有敲她,忽然问了她一个问题,“可还记得浮屠为何不三宿桑下?”

怀慈认真答道:“不欲久生恩爱。”

“你在那棵梨花树下歇了几回?”禅心师太再问。

怀慈仔细想想,不多不少,正好第三次。

禅心师太没有等她回答,只是满眼忧色地深望了她一眼,摇头便走。

怀慈不解,寺外的梨花林已经有数十年光景,路过的香客也有进去小憩的,此事与“三宿桑下”的典故有什么关联?

她并不知,香客只是过客,不是所有的萍水相逢都能种下前因。她因水而生,命中属水,水能生木,自生机缘。她在同一棵梨花树下歇过三回,前因已定,已酿成了后来她必须亲历的果。

“师父,弟子愚钝,还请师父指点。”怀慈恳切询问。

禅心师太立地静默,良久之后,方才回头,对着怀慈正色道:“你种下的因,须得你自行勘破,方能四大皆空,真正入我佛门。”

若是过不了这一关,她就算剃了发,念了经,也终究是红尘之人。

怀慈还是不明白。

禅心师太也只能点到此处。

怀慈苦思许久,却难得了悟。平日里她诵读佛经,哪怕是遇上晦涩之言,师父稍加提点,她便能了悟其意。可今日师父说的每个字她都明白,连在一起却又什么都不明白了。

既然一时想不明白,那便暂且放下,求一时的心静如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