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德芸大师兄 / 章节正文阅读

德芸大师兄 第九百五十五章 大手笔(2 / 3)

作品:《德芸大师兄

    于佳佳不说,萧飞也能知道,前面不远处聚着一大帮人,衣着打扮都是老民国的模样,有老百姓的,也有当兵的,周围停着好几辆重型吊车,天上……

    还有直升飞机进行航拍。

    当真大手笔啊!

    只是,这种题材的电影,真的能收回成本吗?

    萧飞之前听萧佳洁说过,这部电影,冯裤子早在数年前就在计划了,只是一直没得到王家哥俩的支持。

    为此,冯裤子还曾离开华艺兄弟,跟张国利一起成立了一家影视制作公司,为的就是拍这个大戏。

    只可惜,当了老板之后,这个戏也没拍成,因为作为合伙人的张国利不同意。

    再加上其他一些原因,冯裤子又回了华艺,接连几部电影,特别是《大地震》和《非诚勿扰》系列的成功,王家哥俩赚了不少钱,也就没再卡着,终于决定支持冯裤子,完成他这部野心之作。

    电影剧本是改编自刘振芸的《温故一九四二》,讲的是抗战期间,河南发生大饥荒的那段历史。

    萧飞看过佟筱娅拿回来的剧本,总体来说,故事情节,还有人物塑造方

    面都挺不错的,唯一不足的就是……

    刘振芸在写这部的时候,好像过分注重描写当时的灾情,而忽略了史实。

    故事里面的一些情节,完全经不起推敲,甚至有点儿可笑。

    比如,故事中称,《大公报》因报道饥荒,被果府处分,停刊3日。

    但事实上,当时《大公报》停刊并非因为这个原因,而是因为他们批评果府限制物价政策失败。

    当然了,这么处理,倒是也能理解,无非就是想要暗示观众,当时果府封杀了各大报刊对饥荒的报道。

    而事实上,果府并无此举,因为当时《新华日报》至少就此事发表了几十篇文章。

    还有一处BUG就是在故事中,凯申君因为看到了外国记者白修德拍摄的照片,才迫于压力开始救灾,但事实上凯申君从未见过白修德。

    而在白修德报道灾情之前,果府实际上就已经有救灾的措施了,只是因为层层盘剥,加上具体的人办事不利,才让灾情越发严重。

    另外,故事中最大的错误是,把李培基和蒋鼎文对于灾情的反应给直接颠倒了过来。

    历史上,李培基于1942年1月20日出任河南省行政长官,对于饥荒的发生,他并不应该承担责任。

    但是,在后续处理该如何应对灾情这个问题上,李培基却犯了重大的错误。

    李培基当初因身负凯申君的信任,所以他不愿向中央报灾,这也正是导致赈灾工作迟迟没有进行的原因。

    当时李培基的应对措施非常消极,正是在这种顾全大局的思想下,他在给中央的报告的中谎报了河南的灾情。

    而身为第一战区司令官的蒋鼎文则如实上报,也正是因为这两份相互矛盾的灾情报告,导致凯申君和果府对灾情的估计严重不足。

    并且,蒋鼎文还曾号召士兵每天少吃二两,以缓解百姓压力,并表示希望政府从外地调粮,他派人去重庆报灾,但是地方政府却没有报,军队的报告显然无效。

    而两个报告出现分歧,政府当然也以地方政府的为准,凯申君相信了李培基谎报,还为此训斥了蒋鼎文那份较为真实的报告。

    一直到10月份,果府派人前往河南调查,得知河南情形如此严峻后,调查团的团长张厉生还曾在大会上当众批评李培基说:我们没到河南时,只知道河南有灾,却不知灾情严重到如此地步,你不能辞其咎!

    可李培基依旧不知悔改,还请大家不要把灾情说得太严重,承诺自己会想办法,遗憾的是,一直到他1944年被免去河南省行政长官一职的时候,也没能想出有力的赈灾举措。

    李培基身为一省行政长官,不能为本省百姓发声,反而自作多情,以瞒报的方式替中央政府「分担压力」,以至于赈灾过晚,灾情扩大,实为42年饥荒的一大罪魁。

    可故事当中,却将李培基和蒋鼎文直接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对调,李成了为民请命的好官,蒋反而成了为祸地方的兵痞。

    可以想象,当这部电影上映之后,蒋的后人怕是能将冯裤子和编剧刘振芸的祖坟都骂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