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入职 第十五节:开元(2 / 4)
作品:《九登鬼宴》根据蒲梓潼的介绍,张嫌得知,开元就是灵魂出窍,人类自古就有一些鬼怪类的传说提到了灵魂出窍的相关内容,古籍中对灵魂出窍就有出阳神之说,这些在大多数人眼中都是虚假传说,或者说是封建迷信,其实,就连真正的魂师也不会向大众承认这些事情,尽可能的不去暴露有关灵魂世界的各种信息,避免在人类世界造成恐慌。
魂师境的开元可以理解为道的开启元婴,大致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元婴不是修出来的,而是找出来的,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元婴,只不过这个元婴藏得比较深,深到它不仅是藏在躯体里面,它还隐藏在了人的初始时间层级里,用现代科学解释就是:元婴既是人体内四维空间的坐标原点,那个原点就是元婴。
蒲梓潼一方面套用着道学,一方面有那现代科学做比喻,解释的很是抽象,张嫌没有听明白,一脸茫然的看着蒲梓潼。
见张嫌没有听明白,蒲梓潼就又换了一种解释方式。
人之所以不同于其它生物,主要是因为人有灵魂和灵识,一个完整的人的形成是因为带有初生灵识的灵魂选择了人的躯体进行寄生,灵魂、灵识和人体相互结合,人便从生物变成了灵物,灵魂、灵识、躯体的三位一体,人也就成为了生灵之主。
而灵魂、灵识和躯体的结合是在婴儿刚形成的阶段,也就是说,带有初生灵识的灵魂寄宿在了初生婴儿的身上,这个时期就被称作元婴期。
元婴期的婴儿会不停的哭,是因为灵魂和躯体的结合并不完美,或者说是灵魂波动和生命律动达不到完美契合,婴儿的初生灵识感受到了这种魂与体的不协调感,自然会不停地哭喊,但是因为灵魂和躯体在一起成长,两者的契合度不断增加,久而久之,灵魂和躯体便真正的融合成为了一体。
人若想开元,想要做到魂体分离,就必须打破魂与体的融合,要让灵魂波动和生命律动不再一致,能实现这一点的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让生命律动消失,人死后,灵魂就会离开躯体;另一种,是要找到元婴期时灵魂波动和生命律动的不协调感,然后找到灵魂波动和生命律动之间的细微差异,将差异放大,打乱已有的魂体融合,完整的人就会变成无灵的躯体和带有灵识的灵魂。
魂与体的结合是通过灵识,灵识像是一个绳索上的节点,一头牵着灵魂,一头牵着躯体,而元婴期的那种魂体不协调感就隐藏在灵识的伊始,所以元婴实则指的就是人最初的灵识,人们把它叫做记忆或者意识,也差不多是一个意思,寻找元婴指的就是把元婴期伊始的灵识找出来,继而找到魂体差异,人活着就可以做到灵魂出窍了,也可以说是开元了。
蒲梓潼这次的解释倒还算容易理解,虽然有些名字在张嫌眼里比较玄幻,但是总体来说张嫌是听懂了,所谓开元就是追溯自己的最初意识,当然,在魂师的世界里,这叫做最初的灵识,都是一个意思,只不过这婴儿时期的意识谁还能记得,尤其是是长大之后,张嫌都不知道自己生下来到底哭没哭,更别说有那时候的感觉了。
“我明白了,也就是说我要找到出生时期的记忆呗。”张嫌总结道。
“你这样说倒也不算错,但是儿时的记忆你还记得多少,更别说你刚出生时候的记忆了,你要找到的是刚出生时的那种感觉,它藏在你的潜意识里,需要你自己慢慢体会。”蒲梓潼纠正着。
“我明白了,就是挖掘意识深处里关于魂体未完全融合的那种感觉,你早这样说我早就明白了,还扯得那么深奥。”张嫌抱怨道。
“哼,道理是明白了,寻找起来并不简单,需要你自己领悟。”蒲梓潼白了张嫌一眼,冷哼道。
“那我要怎样找那种感觉呢?像道士、和尚那样打坐参禅?”张嫌不解的问。
“我管你用什么姿势!你只要能平心静气的专注于自己的灵识就行。”蒲梓潼一脸鄙夷的回答道。
张嫌撇了撇嘴,想起了那些画上的高人在修行的时候都是摆出打坐参禅的姿势,想必是在长年累月的实践中总结出的最佳姿势,既然如此,不如效仿一下古人试一试,张嫌走到了自己在地上的被褥前,坐在了自己的被褥上,摆起了打坐参禅的姿势,像极了求仙问道的小道士。
蒲梓潼看见张嫌摆出这种古怪的姿势,在一旁偷偷笑着,只不过没真正笑出声来,怕打扰到张嫌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