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天子脚下 / 章节正文阅读

第110章 第 110 章(1 / 4)

作品:《天子脚下

负责将韦炜等三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救出来的,正是瑞王府里顾九的手下。

这两天,付青亭顾九等几个瑞王的心腹,无一例外都有些焦虑不安,更不必提费公公等贴身内侍了。

一切的源头症结,自然在他们的主子瑞王身上。

甚至是众人公认的最懂瑞王心意的付青亭,也对此莫名其妙而一筹莫展。

这天早上,瀛洲的来使巴巴地跑到瑞王府要拜见瑞王,这些小短腿们倒是非常的聪明机敏,之前才见过瑞王一次,便格外殷勤地往王府走动,付青亭只好让费公公把他们打发了了事。

若是应酬别的人,费公公不用一刻钟就能脱身,但这次竟然例外,足耽搁了小半个时辰,他才姗姗地从外返回,脸上还带着一点自得的笑。

付青亭很诧异,道:“公公干什么去了?”

“你叫我打发那些倭国短腿儿的,怎么这么快忘了?”费公公在椅子上坐了,端起小太监才倒的茶:“那些家伙们还真懂礼数,围着我问长问短的,动不动就跪在地上向你磕头,搞得一惊一乍又偏一本正经的,弄得我都不好就甩下他们拔腿走开了。”

付青亭笑道:“原来是跟那些使者说话去了?哪里有那么多话说?”

费公公道:“听他们说话怪好笑的,那个会说咱们话叫什么伊……的,说的流流利利的,那不懂的,单个字往外蹦,生硬的令人发笑,又常常弄错意思,逗的公公我倒是一乐。”

付青亭敛了笑忙问:“您别只管跟他们闲话,没把王爷的消息说出去吧?”

“这哪儿能呢,”费公公喝了口茶润喉,得意洋洋地说道:“他们虽然总是不住地问王爷如何,王爷什么时候能见他们之类,我也只是随口应付着而已,自是绝不会告诉他们一句真话的。公公我伺候王爷这么久了,难道这点儿都不知道?”

付青亭这才放了心。

费公公把茶杯放下,又皱眉道:“不过话说回来了,王爷好好的怎么就跑出府去,还不叫我们近身跟着,又有什么了不得的大事?之前虽然也常常微服出行,但多半是你跟顾九他们都贴身跟随的,如今竟只叫顾九暗中护卫,若说是大事,自然该多带几个人,尤其是你,可偏没有;若说是小事,也不必王爷亲自出门,可偏他就去了,竟还不许我多问,你说到底是为什么事儿呢?”

付青亭当然知道瑞王是为什么,只是这话不能跟费公公说,不然公公一定先要反了天了。

于是只道:“王爷大概是觉着在王府里呆的闷了,所以想出去消遣两天,等他玩儿够了自然就回来了,您就放心吧。”

费公公道:“我又左右不了王爷的性子,就是怕他在外头事事不便受了委屈罢了,除了这个,就只有另一件担心了。”

“什么?”

费公公叹道:“这倭国的这些小短腿子们,我还是能把他们打发了的,可若是凑巧、是宫内的人呢?”

付青亭笑道:“王爷自然想到了这个,所以临出门才特意往宫内跟东宫走了一趟,这两三天内宫内想必不会传召。”

费公公咂咂嘴道:“唉,那也罢了,我现在巴不得日头快点落山。”

“这又是为什么?”付青亭问。

“这都不懂?”费公公道:“这样的话王爷自然就回来了。”

付青亭一怔,继而笑道:“是啊,我一时没想到。”话虽如此说,心里却想:要真的就顺顺利利地回来,倒是该谢天谢地菩萨保佑。

说到这儿,费公公琢磨着又道:“刚才来的那两个倭国的使臣,其中一个叫伊藤的,据说他的父亲是咱们天/朝的人,怪不得看着他长的跟其他短腿不一样,相貌还算是周正,话也说的地道。不过我问他的父亲姓甚名谁家住何处,他却一无所知,好像是他的母亲没告诉他。”

付青亭道:“早年的确有本朝的人东渡前去瀛洲,跟当地女子成亲生子也不足为奇。”

正说到这里,一个侍卫回来说道:“付爷,顾总管的人回来说要出城了,怕生意外,叫再多派两人跟随。另外春姑娘叫人回来告诉,说那个姓卫的回府之后,很快又从后门离开了,他们已经跟上。”

付青亭赶紧又调了六名内卫,命叫追上顾九一行人。

春日所盯着的,当然便是卫主事。

这并不是她自作主张,却是奉命而为。

这下令之人自然就是瑞王了。

但瑞王如今不在王府,却又去了何处?原来瑞王如今做的是一件说出去会“惊世骇俗”的事情,故而一定要保密。

且说趁着无奇明朗等在院内跟方长老众人交涉,顾九命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韦炜三人救出。

除了原先跟随卫主事的小陈受伤有些重外,韦炜跟其他两人情形还好。

韦炜毕竟在京几十年,依稀认得顾九,只是他还来不及问,顾九便沉声道:“韦大人不必多问,你有伤在身,只管先行回吏部,此处交给我等处置就行了。”

韦炜心中惊跳,不晓得这件事怎么又惊动了瑞王府的人,但因他先前听洪安帮的人说了清吏司派了人来交涉,他便猜到多半是无奇三人,所以竟不能放心,仍是在原地等了无奇出来,见她无恙才肯安心。

韦炜自然不认得“明朗”,但是在明朗跟无奇一行现身之前,原先指挥若定的顾九跟他的人却悄然消失了踪迹,韦炜又不见跟随无奇的春日,便知道明朗一定是瑞王府的。

而跟在明朗跟无奇马车之后,另一辆车上,是洪安帮的方长老跟两名心腹的堂主。

在他右侧的一名堂主问道:“长老,明明吏部的人早已经给他们救走了,怎么那位持明王令的,还肯客客气气跟我们谈呢。”

方长老哼道:“无知的话,明王之所以被大家尊称以‘明’,便是因为他明察秋毫而恩泽天下,他这么做,一是让咱们知道他有轻易救人的手段,但他并不以武压人,而是恩威并用,以德服人,明白吗?”

那堂主连连点头,叹道:“这么多年来,江湖上受了明王恩惠的兄弟,也算是数不胜数了。早知道明王也插手这件事,咱们自然也不能把事情闹到这种地步,都怪那个杀人魔王!”

他们口中的“明王”,乃是一个人的代称。

十多年前,江湖上出现了一个身份成谜之人,他第一次现身是在梁州大战后,那是发生在北疆的一次战役,梁州城给塞外夷人几乎攻陷。

关键时候,是当时人在北地的三皇子秦王殿下带了亲卫飞驰救援。

秦王身先士卒亲自驾临,此举大大鼓舞了城中的军民跟百姓,一番血战后,夷人败退,这才挽救了梁州以及城中的几十万百姓。

不过这一战,也大大地损耗了梁州城的元气,因为交战、许多家庭流离失所,失去所养的老人妇孺比比皆是。

朝廷的安抚使还没有到,而因为夷人的抢掠以及饥荒,城中缺衣少粮,又是秋冬之际,如果不能尽快安置,只怕百姓们没有死于战火,也将死于饥荒跟寒冬。

秦王殿下已经派了几个心腹,前去临城求援,并亲自上书皇帝,说明了梁州城的情形,请求皇帝尽快命户部调拨粮银。

谁知秦王当时并不是奉命前往梁州的,而且他那时候还并没有领兵之权,虽然他的确对于保全梁州城有莫大之功,但是皇子随意统兵,已经犯了朝廷的大忌。

京城内的官员们并没有亲自去过梁州,更不知道梁州的具体惨状,他们所见的只有秦王擅自带兵,而且很有趁机夺兵权的嫌疑。

对于秦王上书要钱粮这一举动,更加是瓜田李下了,在很多人看来,秦王不是要给梁州城的百姓们讨要粮草,而是完全地要中饱私囊,为他自己的势力壮大才如此的,而且他此举……很有要收买人心之嫌疑。

一时弹劾的上书如同入冬的第一场雪片一样纷杂。

皇帝本来就不太喜欢皇子自作主张逾矩行事,如今见众臣的疑虑四起,越发不悦。